咨询热线:
13770851495

小白鼠血管插管全攻略: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时间:2024-11-28 8:36:04 来源:admin

一、小白鼠血管插管的重要性 

小白鼠在动物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人类有记录使用小白鼠作为动物实验对象至今,其使用数量庞大,首尾相接甚至可以从地球连接到月亮。在医学的学习与研究中,大部分实验都离不开小白鼠。无论是医学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还是医学免疫学等领域,小白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血管插管对于各类研究有着关键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很多实验需要对小白鼠进行血管插管操作。例如,在药物评价和毒性试验中,通过血管插管可以准确地给予药物,并监测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在微生物和寄生虫病学研究中,血管插管有助于观察病原体在血液中的传播和影响;在肿瘤学的研究中,可通过血管插管进行肿瘤细胞的注射或监测肿瘤相关指标;在遗传学研究中,血管插管可以为采集血液样本进行基因分析提供便利。总之,小白鼠血管插管为众多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精确的实验手段和重要的数据支持。


618bb4f421c52f289a2a77ec7f100e76_465eec2165d34a5f9bd608dad458cbc3.jpg


二、小白鼠血管插管的方法 

(一)股动脉和股静脉插管

小鼠股动脉和股静脉血管插管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操作方法,对于研究药物代谢、血压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方法:

材料准备:

8 - 10 周龄的雄性小鼠,体重 20 - 30g。

美国 Dunn Industries Inc 生产的聚乙烯导管(Micro-Renathane Tubing MRE - 025,内径 0.30mm,外径 0.64mm)。

细铜管制作的 J 型软管模具。

热芝麻油(75 - 85℃)。

冰块。

细线。

双股细铁丝。

异氟烷用于麻醉。

旋转输液阀(美国 Instech laboratories,Inc,型号 375/d/22qm)。

微量输液泵(美国 Braintree Scientific,Inc,型号 BS - 8000)。

20 单位肝素。

具体步骤:

制作 J 型软管:用细铜管弯曲成 J 型制作成软管模具,软管模具分为垂直部和弯曲部,弯曲部的外侧设置有口径大于 J 型软管外径的缺口。将聚乙烯导管浸于 75 - 85℃的热芝麻油中,迅速提出后轻轻向两端牵拉使管径变细,截取合适长度后插入软管模具中,浸于 80℃水中后再放于冰块中冷却,制得 J 型软管。

麻醉小鼠:用异氟烷对小鼠进行麻醉。

切开皮肤:用无菌手术技术切开小鼠的颈部及腹股沟皮肤。

植入导管:将已经制作好的 J 型软管从小鼠模型的颈部引到小鼠模型的腹股沟处,并用细线固定。

固定导管:将已经制作好的双股细铁丝缝合固定在小鼠模型的颈部上,再用胶带将 J 型软管与细铁丝固定在一起。

连接输液设备:手术后将动脉、静脉的血管插管分别与微分析旋转输液阀的下端、侧端导管连接。旋转输液阀上端、侧端再与微量输液泵上的注射器相连接。手术后通过输液泵持续不断地输入 20 单位肝素,以保证动脉、静脉插管的通畅。

(二)颈部血管插管

小白鼠颈部血管插管的操作流程如下:

操作流程: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小白鼠,进行麻醉处理。准备好手术器械,包括手术刀、镊子、血管夹等。

暴露颈部血管:小心地切开小白鼠颈部皮肤,分离肌肉和筋膜,暴露颈部血管。通常可以看到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等血管。

插管操作:选择合适的导管,小心地插入血管中。在插入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

固定导管:插入导管后,用细线或胶带将导管固定在颈部,防止导管脱落。

注意事项:

手术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插管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损伤血管和周围组织。

固定导管要牢固,防止导管移位或脱落。

手术后要密切观察小白鼠的状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三、小白鼠血管插管后的连接与维护 

小白鼠血管插管后的连接与维护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持续性。

手术后,插管与微分析旋转输液阀、微量输液泵的连接方式如下:对于股动脉和股静脉插管,将动脉、静脉的血管插管分别与微分析旋转输液阀(美国 Instech laboratories,Inc,型号 375/d/22qm)的下端、侧端导管连接。旋转输液阀上端、侧端再与微量输液泵(美国 Braintree Scientific,Inc,型号 BS - 8000)上的注射器相连接。从旋转输液阀上引出的动脉导管先与一个 Y 型导管连接,以确保血液流动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对于保证插管通畅,手术后通过输液泵持续不断地输入 20 单位肝素。这是因为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可以防止血液在插管内凝固,从而保证动脉、静脉插管的通畅。同时,在连接过程中,要确保各个接口紧密连接,避免出现漏液或空气进入的情况。

此外,参考资料中也提到了一些与小白鼠输液相关的装置和方法,如新型小鼠自动微量输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中,介绍了一种包括置放桌、置放架、外啮合式不完全齿轮机构等组成部分的新型小鼠自动微量输液装置。该装置通过微量容积泵和电缸可以精确控制注射的容量,同时小鼠固定机构操作便捷,可以快速将小鼠固定。这些装置和方法为小白鼠血管插管后的连接与维护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参考。

总之,小白鼠血管插管后的连接与维护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各个环节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四、小白鼠血管插管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插管位置选择

小白鼠血管插管的位置选择对于实验的成功至关重要。常见的插管位置有颈静脉、颈动脉、股静脉和股动脉。

颈静脉插管位置通常在小白鼠颈部侧面,此处血管相对较浅,易于暴露。但操作时需要小心分离周围的组织,避免损伤神经和其他重要结构。

颈动脉插管位置在颈部正中央,与颈静脉相邻。由于颈动脉是向脑部供血的主要血管,操作时需要更加谨慎,避免引起脑部缺血等严重后果。

股静脉插管位置在小白鼠大腿内侧,此处血管较粗,适合采集较大体积的血液样本。但需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的肌肉和神经。

股动脉插管位置与股静脉相邻,是向腿部供血的主要血管。操作时同样需要小心谨慎,避免引起下肢缺血等问题。

(二)采血量问题

小白鼠的采血量需要严格控制,避免过度采血对小白鼠造成伤害。一般来说,小白鼠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 7% 左右。对于成年小白鼠,一次采血不宜超过体重的 1%。例如,一只体重为 20 克的小白鼠,一次采血量不宜超过 0.2 毫升。

参考资料中提到,小白鼠长期采血,一般一星期采集一次为宜,一次采血 5 至 8 滴。这也为我们控制采血量提供了参考。

在采血过程中,应根据实验需求合理选择采血方法。例如,剪尾采血适合采集少量血液,每次采血量约为 0.1 毫升;心脏采血可迅速采集大量血液,但操作技术要求高,愈合较慢,每次采血量约为 0.5 毫升至 0.6 毫升。

(三)血清肿问题

血清肿是指血液或淋巴液在皮下组织中积聚形成的肿胀。血清肿可能是由于外伤、炎症、肿瘤等因素引起。在小白鼠血管插管实验中,血清肿的产生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插管操作不当:如果插管过程中损伤了血管或周围组织,可能会导致血液或淋巴液渗出,形成血清肿。

感染:如果插管部位发生感染,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水肿,导致血清肿的形成。

过度采血:如前所述,过度采血可能会对小白鼠造成伤害,也可能增加血清肿的风险。

为了预防血清肿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规范操作:在进行血管插管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损伤血管和周围组织。

保持无菌: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无菌环境,避免感染。

控制采血量:合理控制采血量,避免过度采血。

(四)其他常见问题

马甲植入位置:在一些特殊的实验中,可能需要给小白鼠植入马甲。马甲的植入位置应选择在小白鼠背部,避免影响其活动和正常生理功能。同时,植入马甲后应密切观察小白鼠的状态,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端口可刺穿次数:小白鼠血管插管的端口可刺穿次数有限,一般不宜超过 3 次。多次刺穿可能会导致端口损坏,影响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端口的刺穿次数,必要时可更换新的插管。

五、注意事项 

在小白鼠血管插管过程中,有以下关键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范

无论是股动脉和股静脉插管还是颈部血管插管,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流程进行。例如,在进行股动脉和股静脉插管时,制作 J 型软管、麻醉小鼠、切开皮肤、植入导管、固定导管以及连接输液设备等步骤都要准确无误。对于颈部血管插管,准备工作、暴露颈部血管、插管操作和固定导管等环节也不能马虎。

参考资料中提到的小鼠显微外科血管插管活体手术模型使用与维护操作,强调了相对标准的操作规程的重要性。这可以确保动物模型在统一的标准下制作、使用与维护,使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和周围组织。例如,在插入导管时,要小心谨慎,选择合适的导管,避免对血管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避免感染

手术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参考资料中提到,经静脉插管感染的预防措施之一是插管部位需每日消毒和更换无菌敷料,同时检查局部是否红肿压痛和炎性分泌物。在小白鼠血管插管实验中,也应遵循这一原则,确保手术环境和器械的无菌。

提高注入导管的肝素浓度,减少注入肝素的次数,可以降低感染率。手术后通过输液泵持续不断地输入 20 单位肝素,以保证动脉、静脉插管的通畅,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

透析的导管连接动静脉血路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在小白鼠血管插管实验中,连接输液设备时也要确保各个接口的无菌,避免细菌进入血液系统。

导管留置时间不宜过长,留置导管同时应作内瘘术,待内瘘成熟时,即拔除导管。在小白鼠血管插管实验中,也要根据实验需要合理安排导管的留置时间,避免过长时间的留置导致感染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