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770851495

动物实验为何面临禁止之声?

时间:2024-11-29 21:43:34 来源:admin

一、禁止动物实验的伦理道德考量 

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有感情和意识的生命体,进行动物实验会对动物造成痛苦和折磨,违背了伦理道德。以常见的实验动物小白鼠为例,医学院的学生一个学期用掉的小白鼠数以万计,全球无数的动物因此而牺牲。实验动物都是人类刻意培育出来的封闭群动物,如让动物近亲结婚,培育出先天缺陷的裸鼠、自发性高血压的大鼠等,这种行为不人道且违反自然规律。

实验动物从小被局限在狭小空间,完全失去了动物最基本的生存和选择权力。很多实验要刻意复制疾病动物模型,人为让动物患病,分组、治疗或不治疗,最后还要处死动物。例如在一些化妆品实验中,兔子被捆绑起来,在眼中滴入测试药水,人为强迫兔子双眼紧闭以达到刺激性最大的目的,很多兔子在实验过程中双眼会溃烂失明,甚至折断脖子,无论存活与否最后都会被杀死处理掉。还有在测试皮肤刺激性实验中,动物们的毛发被刮干净,在表皮上涂满测试物质,观察其反应,动物表皮发炎溃烂却因四肢被绑住动弹不得。为测试毒性,会用上百只动物强制注射实验物质,这些动物在痛苦中死去。

动物试验并非局限于产品测试,还广泛用于医疗程序的发展和获得科学知识。据估计,每年有超过 1 亿的动物沦为动物试验的牺牲品。反对者认为,和人类有众多相似之处的动物也有生存的权利,我们不能以杀害它们来换取提高我们生活质量。而且动物无法表达自己的意见,人类却为一己之私利用它们。甚至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报告显示已有 92% 的药品确认在动物试验中成功却在人类试验时失败,这些在试验中死去的动物白白浪费了性命。

在监管机构未要求对化妆品进行动物试验的情况下,化妆品公司仍热衷于把动物试验作为他们免于被起诉的救命稻草。动物权利保护者和来自全球的爱护动物人士,正竭尽全力让这种不人道的行为非法化,强调不管是出于伦理道理还是科学方面的考虑,关于动物试验的争议都不会消失。

二、科学有效性存疑 

动物和人类的生理结构及生理功能存在差异,这使得动物实验的结果往往不能完全适用于人类。有数据表明,92% 的药品在动物试验中成功,却在人类试验时失败。这是因为动物与人类在对药物的代谢、反应等方面存在不同。

例如脊髓灰质炎疫苗就因动物与人感染方式不同而被推迟上市。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研发有效的疫苗至关重要。然而,在动物实验中看似有效的疫苗,在应用于人类时却可能因为动物与人类感染方式的差异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动物实验可能无法准确模拟人类感染脊髓灰质炎的复杂情况,从而导致疫苗在动物身上的有效性不能完全转化为在人类身上的有效性。

动物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推迟救命药和医疗程序的上市。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动物实验是一个重要环节,但如果动物实验结果与人类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就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调整,这无疑会延长药物研发的时间,推迟其上市。而对于那些急需救命药和医疗程序的患者来说,这种延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三、替代方法的涌现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替代动物实验的方法,其中细胞培养、计算机模拟、器官芯片等技术正逐渐成为研究的新方向。

以器官芯片为例,它在体外模拟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主要结构功能特征和复杂的器官间联系方面表现出色,能够用以预测人体对药物或外界不同刺激产生的反应。我国首个器官芯片领域的国家标准《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GB/T 44831 - 2024)正式发布,该标准由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院长顾忠泽团队牵头完成,规定了皮肤芯片的相关术语定义、技术要求等,适用于以微流控芯片为载体的皮肤芯片产品的设计、生产和检测。皮肤芯片能实现高通量和自动化培养、检测,有望成为有效的毒理检测、药物筛选、化妆品评估工具,部分取代现有的简单二维细胞培养实验、动物实验乃至人工皮肤实验。

哈佛大学生物启发工程怀斯研究所所长唐纳德?英格伯介绍,器官芯片是一种铺着人类患者的活细胞,可以模拟他们自身器官功能的装置。他所在团队设计出的器官芯片模型,能模拟多种器官的功能,还成功开发出集成大脑、心脏、肠道、肝脏和肾脏等多个器官芯片的 “人体芯片”。这些突破将使药物开发过程更快速、更经济,也让生产出的药物更安全。未来,科学家们可以针对各类患者群体定制人体芯片,用于药物测试,缩短试药周期,最终实现精准医疗。

器官芯片是一种微流体装置,可模拟人体器官功能并创造类似人体内的环境。随着器官芯片不断改进,其可能会给医学界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目前,全球已有 60 多家公司商业化生产器官芯片,主要针对五大器官:肝脏、肾脏、肺、肠和脑。这些芯片每一种都展示了相关器官的一些特定功能,例如备受关注的心脏芯片,其包含像心肌一样跳动的心脏细胞,使研究人员能够模拟心肌病等疾病。

人体器官芯片有望成为解决新药研发痛点的最有利武器。现有的常规新药研发方法包括体外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的全流程,但超过 90% 的药物在真实的人体环境中呈现出差异化的机理、毒性和疗效,导致药物后续开发失败和资金时间浪费。器官芯片是仿生生物学和微加工技术的结合,利用微流控技术控制流体流动,在芯片上构建三维的人体器官生理微系统,能够更加精确控制局部环境,于体外模拟人体器官功能单元。

此外,科研人员利用类器官芯片实现人体肝脏 - 胰岛互作仿生模拟,建立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肝 - 胰岛类器官互作体系,在体外模拟人体肝脏 - 胰岛轴及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糖刺激响应,为糖尿病等复杂代谢性疾病研究和新药发现等提供了新策略和新技术。

神奇的人体器官芯片正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热门新工具,可部分代替动物和临床试验。东南大学已研发出多种器官芯片,并将研发多器官集成的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就像是一个由多个人体器官或组织构成的集成电路,培养液贯穿各个组织器官,从而形成一个小小的 “芯片上的人”。人体器官芯片可以有效模拟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功能,进行部分临床替代试验,对精准医疗有重要意义。

动物实验可用计算机模拟、细胞培养等体外方法替代。重组人体表皮(RhE)可以部分替代动物实验,用于刺激性和腐蚀性化学品的危害识别和监管领域。制药和化妆品等领域也始终在尝试借助人造人体组织开展耐受性、毒理学和刺激性研究,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开展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替代方法包括减少、替代和优化。减少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动物使用量,可利用已有研究数据、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替代方法、重复使用动物、选择高质量的动物以及制定标准操作规程提高动物实验成功率。替代是指使用没有知觉的实验材料代替活体动物,或使用低等动物替代高等动物进行试验,如体外培养技术、利用低等生物、单克隆抗体的研究以及生物物理或生物化学替代方法的研究。

科学试验不使用动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随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代化法案 2.0 被通过,新药不需要进行动物试验也能获得批准。世界范围内能取代动物试验的方式出现了不少,如计算机模型、AI 模拟、器官芯片和类器官试验等。其中,器官芯片表现亮眼但尚不完善,目前虽能模拟多种器官功能,但仍需未来进行多项研究,才能证明其试验结果等于或优于动物试验,从而在科学性上证明它可以替代动物试验。

在药物和化学品开发中,有许多替代方法可以用于取代动物实验,其中包括细胞培养技术、仿生技术、计算机模拟等。细胞培养技术可以模拟细胞生命的重要通路,测试药物对人体细胞的影响等。仿生技术通过建立仿真器官和仿生系统,为代替动物实验提供途径。计算机模拟可以模拟人体器官的功能,预测药物在人体内的效果和安全性。

四、人类健康并非完全保障 

动物实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医学研究做出了贡献,但并不能完全保障人类健康。动物和人类的生理差异使得实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

首先,人类和动物的生理结构存在差异。例如,动物与人对外源化学物的反应敏感性可能不同,甚至存在质的差别。以药物安全性评价为例,动物在高剂量的毒性反应和低剂量的毒性反应规律可能不一致,而且由于动物数量有限,从少量的动物实验结果向大量人群用药的外推存在不确定性。此外,动物实验能观察动物的体征,而不能发现动物的症状,这也使得动物实验结果在应用于人类时存在局限性。

其次,动物和人类的生理功能也存在差异。动物实验通常使用特定的疾病模型,这些模型可能无法完全复制人类疾病的所有方面。例如,脊髓灰质炎疫苗在动物实验中看似有效,但在应用于人类时却可能因为动物与人类感染方式的差异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动物实验可能无法准确模拟人类感染脊髓灰质炎的复杂情况,从而导致疫苗在动物身上的有效性不能完全转化为在人类身上的有效性。

再者,动物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还可能导致人类健康面临风险。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报告显示已有 92% 的药品确认在动物试验中成功却在人类试验时失败,这些在试验中死去的动物白白浪费了性命,同时也可能让人类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面临未知的风险。

综上所述,动物实验并不能完全保证人类健康,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看待动物实验结果,并积极探索更加科学、准确的研究方法。

五、环境与经济影响 

进行动物实验不仅在伦理道德和科学有效性方面存在争议,其对环境和经济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从环境方面来看,动物实验需要大量的动物和实验设备。实验动物的饲养会产生大量的排泄物和废弃物,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实验动物对环境可能造成多方面的潜在危害,包括生物多样性威胁、疾病传播风险、化学物质泄漏等。实验动物通常在特定环境中大量饲养,这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此外,实验动物的排泄物和尸体也可能成为生态系统中的外来物质,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实验动物在饲养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包括药物、抗生素和消毒剂等。这些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泄漏到环境中,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污染。同时,动物实验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和空间,这可能会影响到当地的土地使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在经济方面,动物实验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首先,大动物如猪、羊、犬、猴等的购买价格通常较高,可能是普通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饲养成本也很高,大动物需要较大的饲养空间和特殊的饲养条件,包括合适的饲料、饮水、温度、湿度等,饲养周期长,需要持续的投入。进行大动物实验需要相应的大型设备和设施,如大型动物手术台、麻醉设备、影像设备等,购置和维护成本高昂。此外,动物实验的经费预算还包括设备费、材料费、劳务费、差旅费、管理费等多个方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预算不足、技术难题和管理问题等挑战。

综上所述,动物实验对环境和经济都造成了一定的负担,这也是禁止动物实验呼声日益高涨的原因之一。

六、伦理教育与社会问题 

进行动物实验确实会对人类的伦理道德教育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当人们目睹动物在实验中遭受的痛苦和折磨时,内心的怜悯之情可能会被逐渐磨灭,从而变得更加冷酷和无情。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逐渐淡化。

同时,动物实验也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和反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动物的权益,认为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有感情和意识的生命体,不应该被无端地用于实验。反对动物实验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科学研究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更加重视动物权益保护;另一方面,也可能引发社会的争议和冲突,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例如,反对动物实验十大理由中就提到,动物实验会引发社会问题,进行动物实验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和反对,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像哈佛医学院的母性依恋触发机制研究,虽然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发现,但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257 位科学家联名要求撤销论文,质疑实验手段是否过于残忍。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动物实验在社会层面所引发的争议和不满。

综上所述,进行动物实验对人类的伦理道德教育和社会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也是禁止动物实验呼声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七、法律与伦理责任 

进行动物实验需要遵守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承担相应的伦理责任。如果违反法律法规,将会受到法律制裁。例如,未经批准乱用动物做试验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在云南省,从事实验动物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取得省科委颁发的《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未按许可证规定范围从事实验动物工作将受重罚,包括吊销许可证等处罚。同时,对涉及实验动物的项目未通过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或未接受其监督的行为,北京市也有相应的行政处罚,如警告、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等。

在动物实验中,必须遵守动物实验的伦理原则。动物实验的伦理原则是 3R 原则,即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和优化(Refinement)。动物实验必须由经过培训的、具备研究学位或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实验动物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科研单位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

进行动物实验需要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如果违反伦理责任,会受到道德谴责。例如,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动物实验涉嫌虐待动物遭联邦调查,内部员工称公司的动物试验进行得过于匆忙,造成了动物不必要的痛苦和死亡。实验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福利伦理问题,关系着科学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也影响着公众对科学研究的认可度。

此外,我国的一些法律法规也对实验动物的福利伦理进行了规定。如《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规定,涉及实验动物的项目应当通过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并接受其监督。《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也规定,实验动物按照国家标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省实验动物监测机构负责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技术监督和检验测试工作,本省实验动物生产、使用实行许可管理和质量监督所需经费,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总之,进行动物实验需要遵守一定的法律法规和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以确保动物实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同时也保护动物的福利和权益。